初建國的真臘王朝 還沒遷都到吳哥



在羅洛斯河邊的這片土地上建立了王城


第九世紀前吳哥文化的遞變過程 必須到羅洛斯遺址才能充分了解


 


年代最早的普力科寺 寺廟四周都有護城河


普力科寺是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I,877889


在羅洛斯河畔建都之後修築的第一座寺廟


 


護城河長五百公尺  寬四百公尺


方方正正的 把普力科寺防衛的非常嚴密


考古學家從這樣規模的護城河設計來推斷


普力科寺極有可能是當時皇家宮殿所在


在普力科寺內玩耍的孩子 十分天真



寺廟主要建築都坐落在高台上 可以避開水患



普力科寺的中心是六座磚塔 每三座排成一列


磚塔外層糊上灰泥 在質地細軟的灰泥上 有非常精細的雕刻



是吳哥王朝以後精細繁複石雕藝術的前身


石柱上雕著密密麻麻的文字 



年代久遠 灰泥多已剝落 露出內部的紅磚結構


面目模糊的神像 依然站立在神龕內



這裡的神像不似之前看到的都是以女神居多


他們優雅自信、堅定的守護著這片土地



六座寺塔不規則的排列 前排三座較大



中央一座祀奉高棉帝國的開國之祖闍耶跋摩二世


北邊一座祀奉因陀羅跋摩一世的祖父魯特斯瓦拉(Rudrecvara


南邊一座則祀奉他的父親普力提藩陀跋摩(Prithivindrevarman


這三座塔是因陀羅跋摩一世為父系建立的皇室宗廟


排在後方的三座磚塔 尺度較小 分別祀奉三位國王的皇后


可以說是母系宗廟



正殿三座磚塔前各有一個入口 台階兩旁各有一尊守護石獅



面向正東方 彷彿一切如旭日東升 蓬勃而有朝氣


階梯前有巨石雕的黃牛像 這是印度教最高主神濕婆神的座騎Nandi


牛頭面向寺塔 像諸神的祝福呵護著寺廟



摸摸頭 牛牛乖乖~~



要使子子孫孫永遠受到最好的庇祐


 


普力科寺不只讓人看到歲月的滄桑


透過歲月的剝蝕 亦讓我們了解吳哥文明演變的歷程


從磚造到石質結構 從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笑笑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